旅游市场混乱的2023:超低价、预收款、不签合同的三无旅行社作妖

时间:2024-03-21

  原标题:旅游市场混乱的2023:超低价、预收款、不签合同的三无旅行社作妖

  迄今为止,我观察到的现象是:国内游充斥着低价购物团、预售旅游套餐、不签合同的三无旅行社;出境游价格飞涨、供应链正在重建、签证机票各种状况层出不穷。

  中国旅游市场目前的主要矛盾是憋了三年的游客的报复性旅游需求与干瘪的钱包之间的矛盾。

  总而言之,经历过三年疫情的巨大冲击后,2023年注定是混乱与调整的一年。2023年的旅游行业之乱象着实让人担忧。正经做旅游的举步维艰,不正经的兴风作浪、风生水起。

  前天晚上,我的一位铁杆老粉圆圆(非旅游业人士)来向我咨询。她凑巧进入了一个叫“南方国旅假日”的视频号直播间,有一家旅行社正在直播售卖旅游产品。当场下单的价格便宜得让她怦然心动,便宜得让她难以致信,说现在交2400元可以任选三条线路双人出行,三年内有效。她既动心又担心,于是来咨询我。

  这家旅行社叫做金品国旅,我从未听过,在天眼查上也查不到。我问了行业内的朋友,也没人知道。而直播间用的名字“南方国旅假日”同样查不到任何信息。这个预交2400元的团费就可以在三年有效期内任选三条线路双人出行的套餐,究竟真的是像他们宣传的”国家旅游补贴所以便宜,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呢,还是一场套路甚至是诈骗呢?结合本案,我来说说最近观察到的几个旅游市场乱象。

  来自苏州的资深旅游人士孙先生说:“这种销售制度本身就不合法,也不合规,类似于预付卡充值,需要向市场监督或者商务部门进行报备,不可以随便销售。

  如今,在抖音和视频号上有很多售卖旅游产品的公司,还搞个所谓的白名单。他们的运营产品甚至管理人员根本不懂旅游法规。正经的旅行社不让经营,不正经的却给开白名单,市场太乱。”

  这种以旅游套餐的形式预售的模式对于游客来说有着极大的风险,无论对方是故意设套骗钱,还是后期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

  在出境游市场,海涛旅游率先发明了这种预售+旅游套餐的模式,搅浑了出境旅游市场的一池春水。当年的海涛旅游可谓红极一时,号称是颠覆式的创新旅游企业经营模式,把原先规规矩矩的“按成本核算每团价格、一团一交款”的旅游市场搅得天翻地覆,直到2017年4月海涛旅游资金链断裂,game over.

  然后海涛官司缠身,开启了“债多了不愁”的摆烂赖皮模式。任凭法院怎么判,任凭上了多少次失信人记录,就是两个字:没钱。海涛旅游自从出事后把法人代表也换了,因为被列成失信人会给法人代表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被套走几万块预交款的游客四处上访,还建了个维权微信群。打官司肯定胜诉,但胜了又有什么用呢?海涛旅游耍赖就是不还钱,你又能怎么样?

  这是当年的一位被海涛骗走血汗钱的北京大妈在奔走维权时无奈写下的一首打油诗:

  也就只能嘴上骂一骂海涛出出气,钱反正是打水漂回不来了。海涛倒不是故意设套诈骗,但他的经营模式本身就存在极大的问题。在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中接过最后一棒的倒霉蛋们只好自认倒霉。

  自从海涛出事后,北京市紧急叫停了旅行社捆绑销售套餐产品及“交押金送旅游”的销售模式。

  2017年8月31日,北京市旅游委下发了关于禁止销售旅游套餐类产品的紧急通知,明确要求各旅行社及分社、旅行社网点、旅游网站,自通知发布之日起,不得捆绑销售两条线路以上的旅游套餐产品,不得一次性向游客收取两条线路及以上的旅游款,包括出境游及国内游。通知要求,旅行社、旅游者实行每走一条线路、每发一个团“即时结清”的收款、付款方式。旅行社不得以“买一赠多”“交押金送旅游”等方式变相从事不合理低价游。

  该怎么说呢?好多不合规的事情,例如拉人头、预收款,往往都是这样。在没出事之前,我们也没有证据说他们就一定是诈骗,说急眼了,他们反说你是诋毁商誉;只有当爆雷出事后,我们才能有理由说他们不合法不合规,但这个时候就已经晚了,受害者已经无法挽回损失了,拿血汗钱又买了一次教训,而卷款跑路的公司则换个马甲继续骗下一批人上钩。反正中国人多,骗完一批又一批。这种乱象找谁说理去?

  所以,我只能说:这种“先交钱再旅游”的预付款模式不一定是骗局,但是对于游客具有极高的风险,对方存在卷款跑路的可能性。北京市明令下文禁止正规的旅行社采用预售旅游套餐的模式。

  是的,文旅局禁止的是正规的旅行社,不包含不正规的。正规的旅行社被管得服服帖帖,但市面上还有非常多不正规的旅行社。不正规的压根就没在文旅局注册备案,从法律上讲他们根本就不是旅行社,但照样打着XX旅行社的名号直播销售,赚(骗)的钵盂满盆,而旅游局却没法拿他们怎么样。按理说这种行骗的公司应该归公安局管理,但公安局也管不过来,他们机动、灵活、多变。这就是我国旅游市场目前的荒诞现实。参见我之前的推文《困在政策里的旅行社,管不了旅游业的旅游局》。

  假如这家预售旅游套餐的金品国旅不是骗子,真的会兑现之前承诺的三条旅游路线的话,那么交钱报名的游客是不是就赚大发了呢?

  与圆圆交谈后我发现,有相当多的游客在看到旅游线路的价格后都没有问清楚究竟包含什么、不含什么的习惯,最起码应该搞清楚报价是否包含往返大交通。这可不是个好习惯呀。

  对于远距离目的地来说,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往返大交通的费用是很高的,而且机票的上下浮动空间非常大。在传统习惯上,组团社对于包价旅游团的报价是要包含往返大交通的,比如包含北京往返海南岛的机票费用。而圆圆遇到的这家公司显然说的只是目的地的地面接待费用,圆圆还需要自掏腰包买机票飞过去。所以,已经看习惯了全包团价格的人往往会第一眼感觉价格便宜得惊人,却不仔细了解包含的内容。

  与作为硬性成本的飞机票、火车票不同,抵达旅游目的地后接待费用的上下浮动空间是非常大的,价格的弹性非常大。所以,游客切不可连行程都不看,连食宿标准、具体包含项目都不搞清楚,就冲动下单。

  在剔除掉往返交通费后,2400元任选三团,平均800元/团的价格仍然让圆圆觉得很便宜。而这正是低价购物团的套路,就是拿低价吸引你上钩。

  来自北京的资深旅行社经理孙先生介绍说:“如果不包含往返大交通,这张图片里所有的线路都可以做成零负团费,或者收极低的团费。如果按照超低购物团操作的线元,旅行社不但不会赔钱还赚钱。比如云南现在还有免费赠送旅游卡的,卡做的高大上,带着包装盒,宣称值XXX钱,但实际成本为零。”

  孙先生果然是业界资深人士。孙先生的话音刚落,圆圆又发来了她与金品国旅假日的最新对话截图,还真的是有大礼包赠送啊。

  “只要参团多少都会路过两三个景区特产店,因为有些人需要买特产,众口难调,所有我们统一安排路过特产店,不想买的可以不买,绝对不会强制购物,强一罚十,当场立即投诉。”

  这里我顺便普及一下关于零负团费的知识。在中国,有一种旅游团叫做零团费、负团费旅游团。

  零团费的意思是:假如你从北京的A旅行社参加了一个云南5晚6天团,北京A旅行社一分钱也不付给云南的B旅行社。云南B旅行社免费接待,然后再从游客的购物回佣以及自费项目中把钱挣回来。至于带你去的商店当然都是死贵死贵的商品,甚至可能是假货,销售人员吹得天花乱坠。

  负团费的意思是:云南的B旅行社从北京A旅行社手里接待了一个旅游团,不仅一分钱不收,还得倒贴给北京的A旅行社一笔钱,按游客的人头计算。

  为什么会这样呢?负责接待游客的地接社不仅不收钱,还要倒给组团社钱?这是什么逻辑?

  因为参加负团费旅游团的游客在本质上是一种商品,一种叫做“人头”的商品。这种团的实质上是地接社花钱从组团社手里买下了一些叫做“人头”的商品,带着这些商品上了大巴车,要疯狂进商店购物的。网上盛传的那些导游因为游客不购物而疯狂骂人的这些旅游团就是零负团费、以及超低团费的非正常旅游团。

  零负团费现象是中国旅游市场的怪胎和毒瘤,极大地扰乱了正常的旅游市场,影响了旅游体验,也搞砸了目的地的口碑,可谓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然而却屡禁不止,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顽强。

  就在最近几天,我国文化和旅游部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一次下通知了,要求进一步整治“不合理低价游”。

  我还注意到:好多在线上直播售卖的旅行社都不给游客签订旅游服务合同,或者宣称要在游客落地后才签合同。而好多人居然也没有要求签订旅游服务合同的习惯,尤其是参加超低旅游团的,合同也不签,甚至连行程单也不索要,连要去哪都不知道,就交钱报名。

  在我的提醒下,圆圆去咨询为什么不签旅游服务合同,对方回复说等落地后再签合同。

  收款时,让游客预付三年内的团款;签合同时,却是等人到了目的地之后再签。这算盘打得不错呀,自己合适,风险全抛给游客。

  按理说,对于跟团游服务应该是“一手交钱,一手签合同”,你买任何东西不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嘛。旅游服务不是实物,没法当场交货,所以要当场签合同,花钱买下的是一纸承诺、一纸契约。

  正规的旅行社都是在付款的同时就签合同的。我以前工作的旅行社,游客懒得签合同都不行呢,追着客人签,必须签,不签合同就没法入账。现在都有电子合同了,完全不存在“因为是线上直播下单,所以现在无法签合同,必须见到导游后才能签”的托词。

  签定旅游合同至关重要。没有合同就无法证明旅行社与游客之间的商业服务委托关系,遇到纠纷就无处投诉,无法打官司。

  要想签旅游合同,首先这家公司需要是一家正经旅行社,有登记、有备案的。而圆圆遇到的这家金品国旅(在直播间的名字:南方国旅假日),任我翻遍了天眼查也找不到。这家公司是否存在,有没有营业执照、有没有经营旅游的资质都打问号。

  我发现三无旅行社充斥着旅游市场。很多游客也没有顺手查一查这些吹得天花乱坠的旅行社究竟存不存在的习惯。用天眼查、企查查等APP很容易查一些基本信息的,而好多人都太轻信了,对方说什么就信什么。

  可能是因为她在朋友圈点击进了这场直播的缘故,这两天微信又给她推了好几个直播间。她点了几家进去后发现,售卖的是几乎一模一样的旅游产品。都是以预售旅游卡的形式,价格、线路、赠品、三年有效期,几乎都一样。主播不是同一个人,但直播的形式一样,都是一个女性在屏幕前讲,一个男性不露面,在旁边补充。说话间,圆圆给我发来了其中一家的直播间入口。

  我去!昨天是南方国旅假日,今天又改北方国旅假日了,又改南方假期国旅了。这是有多少套马甲啊?是在玩文字组合游戏吗?

  圆圆继续介绍说:“我发现这些视频号都是新做的,主页上没几条视频,只挂了1—4件商品在售,商品全都是2400元双人游,每件商品的销量都显示是几百单。”在我的提醒下,圆圆发现了这个貌似非常划算的2400元预付旅游套餐存在的诸多问题和风险,果断放弃了交钱的打算。

  2023年的国内游市场确实火爆,但又非常混乱。以超低价购物团吸引人、不签合同的三无旅行社在抖音、视频号上蹿下跳。在海涛事件后已经被政府明令禁止的预售制度也死灰复燃,又来以低价为诱饵吸引游客上钩,这种模式或涉及非法集资。

  有旅游业内人士面对我国的旅游市场乱象感慨道:中国人的钱就是好骗不好赚啊。

  我觉得这个评价非常到位。我国的旅游市场就是这样让人无奈。正规做旅游的生意艰难,而不合法、不合规,甚至是涉嫌诈骗的各种所谓做旅游的都跳出来兴风作浪。究其原因,我觉得有这么几点:

  我国目前旅游市场的主要矛盾是憋了三年的游客旺盛的旅游需求和干瘪的钱包之间的矛盾。

  经济下行,大家普遍收入下降,又憋了三年,迫切需要旅游散心,又舍不得花钱。在这种大环境下,用低价团、零团费的策略来吸引人非常有用,国人普遍喜欢捡便宜。

  超低旅游团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它一直有生存的土壤。旅游服务属于体验式产品,产品质量要在消费者亲身经历体验之后才能全面评估,但付费却是在先的,所以消费者无法预先判断该旅游产品的实际价值,也就很难抵挡住低价旅游团的诱惑力。

  很多人没有索要行程、阅读行程、搞清楚报价究竟包含了什么,哪些需要后付的习惯。越是不正规的旅行社越喜欢说得笼统模糊,大言不惭地说含了全程景点门票。很多游客都不看行程就认为自己赚了,也不问清楚他们说的包含的门票究竟是像黄果树大瀑布、张家界这种价格不菲的真景点,还是像“XX 玉器博物馆”、”XX水晶矿石博物馆”这种化妆成旅游景点、实质是商店的假景点。我参加过的正规旅行社关于费用包含项目的描述是这样的。费用究竟含什么不含什么,写得一清二楚:

  3、思想观念:认为买成商品的金钱是以另一种物理形态继续存在,而花在吃住等体验项目上的钱就是被糟蹋掉了。

  老年人尤其喜欢参加超低价购物团。我发现出生在50、60年代的、从异常艰苦的年代走过来的老年人对于旅游消费的心态是这样的:

  对于体验式消费,比如住宿,死活也舍不得花钱,因为住了一晚还得走,再好的宾馆也不能搬回家,所以不值。过惯了苦日子的老年人觉得花钱享受是一种罪过,不认可享受与体验也是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吃,稍微舍得花钱,因为觉得食物是吃进了自己肚子,算是带走了,没有浪费掉。

  对于购物就更舍得了。因为觉得花出去的钱是以另一种物理形态又回到了自己手里,钱并没有丢,只是换了一种存在方式。我想这就是购物团有市场的原因。

  中国人普遍不认可服务的价值,不肯为看不到、摸不着的服务买单。很多人认为出门旅游价格便宜最好,吃住差一点没关系,只要看到景色就可以了。但是没有人会做赔本的买卖,参加超低价购物团的体验必定十分差劲。如果是去近距离的目的地,在本市集合坐大巴开过去,我觉得那还不算是冤大头;如果是去远距离的目的地,往返大交通需要自理的,其实相当于我自己花了几千块钱打飞的,千里迢迢地奔过去逛一些商品死贵死贵的、性价比超级低的商店,而商店为了方便我买东西,给我提供了当地的住宿、大巴车,还管了几顿饭。


上一篇:中国游客在韩国遭遇“倾销旅游” 不买不让走
下一篇:借旅行社代理之名 女子“两头骗”400人涉案320万